当前位置:首页 > 首山军事 > 中国军事 > 详细内容
中国军队对付印度 解决藏南五大隐患
发布时间:2010/7/23  阅读次数:405  字体大小: 【】 【】【

一、失败之隐患之一,大战前,是战还是不战,决策者犹豫不决。

官渡之战时,袁绍决策内部明显分为两派,以谋士田丰为首的不战派,以谋士郭图为首的主战派,这两派的主张其实都对,无论彻底采纳那一方面的意见其实都无大错,其大错是决策者犹豫不决,战与不战之间举棋不定,不知错过了多少战机,未来中印之战也必会出现相类似的情况,战与不战之间都会出现各说各有理的情况,望中国的决策者多向当年的孙权学习,果断做出决策,而且一旦做出决策,就要坚持到底,就要不怕犯错误,绝对不要犹豫不决。

二、失败之隐患之二,人才得不到应用。

袁绍之所以失败,不能人尽其用也,袁绍对谋士的意见不能采纳有用的建议,让一个不合适的人去守粮仓重地,都是不会用人的表现,而现在,我军也有。

  

三、失败之隐患之三,我方陷入了持久战。

看了地图就会明白,官渡决战时袁绍的补给线几乎是曹操的4倍长,而人数又是曹操的三倍,所以他必须要比曹军多许多倍的粮草才能维持,尽管史书没有记载袁绍缺粮,但我想这是一定的。而曹操是不可能缺粮的,曹操的屯田制给曹操储备了大量的粮草,公元196年,曹操在许下(今许昌市南)“始兴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

官渡之战前,曹军屯田地有史可查的达十多处,然而从“州郡例置田官,征战四方,无运粮之劳”这句话看,曹军作战,后勤供应是以屯田地就近取材为原则的,而官渡距许昌不足一百五十里,这里又是大平原地带,无运粮之劳的。  

就算我们仅以许下一地至200年五年的屯粮计算,应五百万斛,也就是说曹军五年积谷仅许下一地就可达三千万斤,若曹军仅四万人,每个士兵每天以食二斤计算,也可吃一年多的时间。怎么可能缺粮。本来袁绍的粮食都不多,又加上被乌巢烧粮,军中当然会再无粮食,失败当然是必然的。

而藏南之战是,我军的补给线长度比印军也是长许多倍,如果陷入持久战,我方如果又没有强大的空中运输能力,我军完全可能会步当年袁绍当年失败之覆辙,要知战争时期,青藏铁路对方很容易就把它炸断了。

  

四、失败之隐患之四,打法保守畏首畏尾。

袁绍兵多实力强,其正确的做法就是不要怕打硬仗,与敌以硬碰硬,学司马懿平辽东之役的方法,那就是不计人员伤亡,积极不间断的主动进攻,用笨方法,把敌硬生生的一点点的吃掉,而官渡之战中,袁绍从开始作战到最后惨败时,由于其战法太过保守,主动凶猛进攻少之又少,与曹军硬碰硬的大规模战役好像根本上就没有,其曹操的军力元气始终不得其伤,这就埋下了他失败的祸根,因为敌方有足够的力量寻机反击。

我认为未来的藏南之战,我方必须大胆进攻,如果打法保守畏首畏尾,也必将会埋下失败的祸根。须知我军进行的战争是收复失土的战争,失土收复不了,战役上无论怎么的漂亮,对中国来说,那都是一场失败的战争。  

五、失败之隐患之五,敌情不明。

官渡之战时,袁绍对曹操的情报基本上是一无所知,而曹操能偷袭乌巢成功,纯属许攸送来机要情报,可见情报工作的重要性,而未来中印之战中,我最耽心的事情还是情报问题,中印之战中,美国与俄罗斯必会大力给印度提供大量的情报,而且中国方面的情报完全只有靠自己,情报工作方面我们一定要多加注意,如果中国战败,必定是出在情报工作上面。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任何透过首山创业网的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均系用户自行发布,首山创业网对其合法性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古典文学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收录查询                                                      网站管理 辽ICP备100063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