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首山医生 > 内科 > 详细内容
中医辨证治疗气管炎药方
发布时间:2010/7/24  阅读次数:406  字体大小: 【】 【】【
中医辨证治疗气管炎药方

  1.支气管炎中药方1-肺燥感寒
  【症状】咳嗽阵作,痰少,形寒,饮食减少,口燥不欲饮,舌苔薄白,脉象小滑。
  【治法】散寒清肺,顺气化痰
  【方药】炙麻黄2.4克,杏仁9克,生甘草4.5克,苏子9克,炙紫苑12克,蒸百部9克,炙白前6克,炙款冬6克,海哈壳12克,炙枇杷叶9克
  【用法】水煎服。
  【按语】形寒未除仍属风寒未彻,故用三坳汤合止咳散加减,止咳散化痰止咳作用好,外邪未清者可与宣肺散寒或清肺润燥同用。此方对慢性支气管炎尤为有效。其中紫苑、百部、白前三味为治咳良药。紫苑性温而润,用量可适当重些,与百部配合,有肺热者亦无妨。百部性寒味苦而润,白前温润降逆,再与甘润之药配合,相得益彰,取效更为满意 。
  2.支气管炎中药方2-风热袭肺
  【症状】咳嗽夜间喘甚,吐黄痰,身体疼痛,纳呆,大便两日未下,舌苔黄腻,脉象浮数。
  【治法】宣肺解表,泄热定喘
  【方药】前胡3克,薄荷3克,桔梗3克,杏仁泥3克,紫苑4.7克,白茅根15.6克,生川军3克
  【用法】生川军后下。
  【按语】此为风热袭肺,热邪移于胃肠,致使肺气失于宣降,胃肠热雍气滞,热灼津液为痰,而出现咳喘,发热,大便秘结等症,故治以宣肺泄热化痰之法。其方用薄荷、前胡、桔梗以宣肺,黄苓、花粉、白茅根清热,更以生川军攻泻胃肠之热,即釜底抽薪之义,又佐以杏仁、贝母、紫苑、苏子化痰降气,肺之宣降得复,肠胃气机通达,则症自愈。
  3.支气管炎中药方3-痰热雍肺
  【症状】咳嗽不能平卧,烦躁咽痛口渴,咯白痰,舌红,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定喘
  【方药】炙麻黄3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黄苓12克,双花25克,桑白皮15克,百部12克,桔梗6克,川贝粉3克,地丁30克,败酱草30克,鱼腥草30克,莱菔子12克
  【用法】川贝粉冲服,余药水煎。
  【按语】此为痰热哮喘,治以麻杏石汤宣肺定喘,郭老认为加桑白皮开肺气,桔梗宣肺,贝母化痰止咳,百部清热养阴,地丁、败酱草鱼腥草清热消炎,用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白细胞偏高者效果较好。
  4.支气管炎中药方4-痰湿化燥
  【症状】咳嗽痰多,黄白相间,咽红微感不适,大便偏干,小便多,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燥化痰,宣通肺气
  【方药】冬瓜仁6克,杏仁6克,苡仁12克,苇根15克,茯苓皮6克,法夏6克,橘红3克,浙贝母4.5克,桑白皮4.5克,炒苏子3克,炒莱菔子3,炒白芥子3克,炙枇杷叶6克
  【用法】水煎服。
  【按语】本症为气管炎属痰湿化燥,方以清燥化痰之品,燥气得平。
[编辑本段]支气管炎怎样用针灸疗法治疗?

  (1 )针灸:以宣肺利气化痰为法。取手太阴经、背俞穴为主,一般用泻法,慢性体弱者用补法。
  处方:肺俞、风门、列缺、天突。
  随证配穴:外感咳嗽伴发热配合谷、大椎。内伤咳嗽痰多配丰隆、足三里;气急、喘、咯血配尺泽、孔最。
  天突穴针从气管前、胸骨柄后刺入,反复捻转以加强针感,有降气、平喘作用,肺俞、风门、列缺均能宣肺降气,可随证选穴。针刺肺俞及其邻近穴,可使气道阻力减低,通气功能得到改善。外感咳嗽伴发热,取合谷、大椎以解表清热;兼有怕冷,背部FEEC痛者,可在上背部穴加拔火罐。丰隆为治痰之效穴,配足三里以健运脾胃而治痰湿。据报道,针刺足三里后可使通气量比针刺前增加。气急作喘,取定喘以利气平喘;热伤肺络,取尺泽、孔最以清泄肺热而止咯血。
  (2)耳针:选穴:支气管、肺、神门。急性支气管炎加肾上腺、交感;慢性支气管炎加脾、肾。
  (3)穴位注射:选穴:夹脊颈7~胸6。用维生素B1注射液或胎盘组织液,每穴注射0.5ml,每次取穴1对,由上而下交替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20次为1疗程。
  (4)埋线:选穴:大椎、肺俞、心俞、膈俞,除大椎外均双侧。随证取穴:气喘加定喘,咳嗽加中府透云门。一般间隔1月埋线1次,总次数根据病情决定。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任何透过首山创业网的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均系用户自行发布,首山创业网对其合法性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古典文学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收录查询                                                      网站管理 辽ICP备100063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