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红人:重视成名 忽视美名从最早文字时代的痞子蔡、安妮宝贝,到随后图文时代的芙蓉姐姐、流氓燕,再到宽频时代的胡戈、沐尔,以及如今一系列的最帅男交警、糖葫芦西施,互联网的发展让网络红人已发展到3.0版。生命力极其旺盛的网络让这些原本平凡的种子,滋生出形式各异的幼苗。他们发迹的方式几乎相同:在某种偶然或精心酝酿的条件下,网络红人们怀揣着自己的杀手锏,带着或自信或自恋的表情,承受着亿万网友的谩骂与赞美,批评与支持,利用矛盾与争议形成的“高点击率”为自己的人生,也为网络的历史写下了不同凡响的一笔。但不同的是命运:有人半途夭折,也有人盛开出独特的野性之花。
喧嚣泡沫:成也网络 败也网络而花开的因素除了自身的生命力以外,土壤则是其起决定作用的条件,网络红人的成败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友的喜恶。“网络红人”往往采取剑走偏锋,用出怪招、反常规的表现形式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这样的方式最容易让一个普通人成功地吸引他人的眼球,也最容易在网络的海洋中被推上风口浪尖,满足大众的娱乐欲望。但喜新厌旧也是人性的常态,一脱成名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网络红人3.0版要求网络红人们的类型得丰富、观点得出位,于是“一浪更比一浪强”。随着网络红人出名的途径越来越多,出名的过程也颇具娱乐性——而非文化性,但似乎相比当年高唱《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雪村等“才子”,却也消失的更快,平民一时狂欢造就的网络红人更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结果自然是很多浪花“最终拍在沙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