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首山娱乐 > 外国娱乐 > 详细内容
被彻底雷倒!德国有一小镇居民竟然自称中国人
发布时间:2010/10/27  阅读次数:900  字体大小: 【】 【】【
  •   德国巴伐利亚七谷地区的迪特福特是个拥有2800名居民的千年小镇。镇里的居民高鼻深目,典型的欧洲人模样,可他们却喜欢自称“中国人”。一年一度的“中国人狂欢节”是这个小镇最盛大的活动,让记者惊讶的是,这一狂欢节已经延续了70多年。  

        镇中心有个“中国人泉”

  

      

  

        似乎是为了呼应中国的春节,迪特福特的“中国人狂欢节”每年2月举行,这一传统早在1928年就开始了。走进小镇,记者被浓浓的“中国气息”包围:街头巷尾悬着成串的红灯笼,许多人家的窗户上贴着“福”、“喜”等字幅,沿街的房子几乎都挂着印有龙图案的彩旗、长幅的锦缎和绘制着华人头像的招牌,有的招牌旁边还用中文写着“嗨,华人”、“华人,你好吗”、“祝你生活愉快”等话语。

  

        小镇的标志是位于中心广场的“中国人泉”。泉眼远远看去就像一个胖胖的中国清朝官员,戴着尖顶帽子,撇着八字胡,挺着肚子,张开双臂,双目圆睁注视着来往行人。走近一看,发现从其肚子里不断涌出一股股清泉。“中国人泉”旁竖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迪特福特——巴伐利亚的中国”。

  

        小镇的居民喜欢自称“中国人”,听导游说,这一说法由来已久,1869年印刷的书籍就有小镇人自称中国人的记载。据说很早以前,迪特福特所在教区的主教听说迪特福特人纳税太少,就派税务官前往催税。当地人为逃避沉重的税赋,紧闭城门,不让税务官进来。税务官将此举形容为“迪特福特人就像中国人一样,把自己关在城内”。从此,迪特福特人被称为“中国人”。还有一种传说可能更为可信,据称几百年前迪特福特人就开始与中国人做生意,用当地的白银、手工艺品等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交往多了,迪特福特人渐渐喜欢上中国以及中国春节等传统文化,并按照自己的想象开始过起了“中国人狂欢节”。

  

        中文成小镇“官方语言”

  

        狂欢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狂欢节”如今已成为这个小镇最具特色的民间活动。由于“中国人狂欢节”的名气,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及商业的发展。

  

        很多迪特福特人都自豪地告诉记者,举办“中国人狂欢节”并把家乡称为“巴伐利亚的中国”,都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敬仰。多年来一直关注这个活动的德国《明星》周刊记者也说,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繁荣发展,狂欢节的中国色彩也越来越浓。如今,小镇还建起了中国博物馆、中文学校等,甚至中文也成为小镇的“官方语言”。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任何透过首山创业网的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均系用户自行发布,首山创业网对其合法性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古典文学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收录查询                                                      网站管理 辽ICP备100063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