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个表姐去年刚读完博士,本以为牺牲了大好年华寒窗苦读能换来一个相对良好的就业环境,没想到却无奈成了“应聘专业户”,至今还没找到适合的工作。究其原因,不是因为表姐要求过高,而是用人单位确实存在着一种隐形规则。有的单位甚至在应聘时表明非男性不录。
据分析,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就业者的歧视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对女性的“生命周期”抱怀疑态度。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身体免疫力比较差,无形中会有多假、多休的情况,赶上生育期还可能一休假就是一年两年。这对用人单位来说确实加大了用人成本。
2-女性受教育程度与工作效率不成正比。一些女性朋友的受教育程度远远高于某些男性,但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往往错漏百出,并且没有独断能力,碰到突发事件只能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在一旁发愁。
3-上班时间比较多私人事情需要处理。女性朋友都是爱美的,这毋庸置疑,但往往不挑时间和场合。许多女性在工作时间内经常进卫生间补妆、修眉,或者在领导不在的时候跟别的女同事谈论近来流行化妆品或流行衣服款式。这无疑缩短了工作时间及效率,拿用人单位的话说就是:女性上个洗手间都比男性要慢一到两分钟。
当然,女大学生除了以上的“短”外,其实还是有些地方比男性要“长”的,但这需要看女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怎么样了。如果可以接受,那么你可能就是职场中的人上人。如果接受不了,那么也只能忍痛跟高薪职业说拜拜。那到底是什么东西牵扯到女大学生们心理接受能力呢?一些用人单位总喜欢招聘相貌姣好的女性,好处不仅在工作时间看上去“赏心悦目”,更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拿来当打开客户之门的钥匙。往往女大学生除去本身的固定工作外,还会被分配一些额外劳动。例如陪酒、陪玩等。无法接受这种潜规则者轻则受冷落挨白眼,重则丢掉饭碗,朝夕不保。
用人单位经常把应聘会当作一场“选美会”,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的自身条件往往得接受更多的“考核”。因此一些技高于人但相貌不如人的女大学生总难免被招聘单位拒之门外,这无疑是逼“条件”不好的女大学生二次就业或三次就业甚至无可就业!
女大学生们,当你行走于在茫茫招聘会的时候,你是否愿意在就业的时候也把自己的尊严“就”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