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首山财经 > 发财故事 > 详细内容
便利店的争夺战已经从沿海富裕地区向内陆
发布时间:2013/10/21  阅读次数:309  字体大小: 【】 【】【

我国便利店的争夺战已经从沿海富裕地区向内陆和二三线城市渗透。就目前而言,便利店还是主要集中在发展较快、富裕程度较高的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北京等,并且出现了一批发展质量较好、具有一定门店规模的便利店公司,如上海的好德、可的、快客,以及东莞的美宜佳等,这些企业的门店数量均超过了1000家。

相比之下,外资便利店企业虽然一直把中国作为重要的发展市场,但发展速度还是比较缓慢的。

然而,虽然本土品牌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规模的发展,但大多数企业发展质量并不高,盈利能力也不强,从整体上呈现出如下特征:

盈利能力较弱

本土品牌的发展优先考虑速度和规模,忽略质量的提升,营运经验和管理能力方面尚未有质的变化。其结果是:整体庞大,而单店运营规模和盈利能力较弱。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通过对46家有便利店业态的连锁企业调查后发现,样本门店在2010年的平均配送率为89%,比上年降低了2个百分点。只有5家店铺实现了100%的统一配送(最低为40%)。

而在2010年,样本店的平均毛利率为19.5%,只比2009年的18.7%略有提高。其中最高为26%,最低为15.7%。

物流和信息系统不完善

与其他业态不同,便利店有分布广、网店多的特点,物流和网点配货成为连锁便利店经营能否胜出的关键因素之一,组建自己的物流和管理系统,则可以及时了解各个单体的供求关系,给予门店经营和配送指导。

另外,温控物流更能保证商品品质。据了解,在上海,7-11采用低温配送,一日两次送货,极大地保证了生鲜及蔬菜水果的品质,从而带给顾客最新鲜的感觉。相比之下,内资便利店才刚开始组建自己的低温物流系统。

营运经验不足

本土品牌注重规模和快速占领市场的模式,加上起步较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章等都是通过简单模仿和学习复制而来,尚未形成自身比较成型的运营和管理办法,没有完全从理解消费者角度来指导便利店的运营。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任何透过首山创业网的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均系用户自行发布,首山创业网对其合法性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古典文学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收录查询                                                      网站管理 辽ICP备100063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