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2天的奔月、绕月旅程,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驶抵月球表面,开始为期3个月的科学探测,并与着陆器顺利互拍,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这样的成绩也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包括太空领域的老大哥美国。然而,同为航空航天事业的尖兵,中美两国之间开展航天交流与合作却一直障碍重重,难以实现,其中原因何在?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12月17日刊发文章称,答案只有一个:
弗兰克·沃尔夫(Frank Wolf)。
文章称,来自佛吉尼亚州的美国众议院议员
弗兰克·沃尔夫17日宣布退休,即将结束其四十多年的政治生涯——这是一个让美国航天界乃至世界航天界都要拍手称快的利好消息。利用其在相关拨款小组委员会的职务之便,这位国会议员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国际空间合作指手画脚、横加阻拦。而他最重大的,也是最荒谬的一项历史功绩或许在于:年复一年、竭尽所能地阻拦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与中国开展任何形式、任何级别的合作。
要知道,太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漫无边界,一国卫星虽在单一轨道上运行,却可在环绕地球一周时飞越数十个国家上空。太空行业也是一个烧钱的领域,花费超乎常人想像,因此,国与国间通过合作分担成本、共享风险是司空见惯的事。由于其固有的国际化属性,小到通信频率、大到轨道位置的一切利用太空的活动,都得通过国际协议来敲定相应规则,或者,至少得把对应规则放在国际社会和国际范围内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