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之初,F-22基本就没有考虑对地攻击。出于隐身的考虑,F-22将全部武器内置于弹舱内,而且最初设计时只考虑放置空空导弹,弹舱尺寸十分有限。可以说,F-22是完全用于争夺制空权的战斗机,“一丝一毫没有用于对地攻击”,这点和F-15战斗机诞生时的口号几乎一样。
理论上,F-22的狭小弹舱也能放置250磅(约110公斤)的小直径炸弹,但F-22诞生时的90年代制导炸弹无法做得这么小,而这种昂贵战斗机去投掷无制导炸弹也毫无意义。后来GPS制导炸弹技术进步,出现了250磅的GBU-39小直径制导炸弹。2012年,F-22首次成功试验投掷了GBU-39炸弹,才勉强具备了对地攻击能力。
当然,F-22也可使用外部挂架挂载1000磅以上的大型炸弹,但这会令隐身性能荡然无存,空战性能也会受到损害,从四代机水准降为连三代机都不如。而且这种挂弹方式任何三代机都可以干,出击成本也低得多,F-22贸然使用外挂架出击,在实战中几乎不太可能。
此次,美军轰炸叙利亚北部的ISIS目标,F-22扮演的角色十分微妙。尽管美军空袭并非直接针对叙利亚政府军,但在叙利亚领空仍需防范叙军的防空系统,因此隐身战机的突防性能格外重要。由于F-117A“夜鹰”已经退役,B-2隐身轰炸机又显得出击成本过高,因此将一些地面目标交给F-22也在情理之中。虽然GBU-39炸弹威力不高,但多枚GBU-39集中投掷,对付ISIS驻扎的普通建筑已足够。从另一个角度看,F-22首次参战也确有积累实战经验的意义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