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首山财经 > 中国经济 > 详细内容
华尔街上的隐形投资巨舰 中国底牌很硬
发布时间:2010/7/14  阅读次数:397  字体大小: 【】 【】【
交易商之间流传着一个已有数日的消息,其中包含中国人民银行一位官员的讲话.

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在北京表示,由于美国经常帐赤字缩窄,且海外美元供应减少,外国政府购买美国公债将会变得"困难".

10年期美国公债收益率(殖利率)当日跳涨了14个基点,尽管朱民只不过是指出了各国央行在试图管理各自外汇储备时遇到的这一客观事实,至少表面上是如此.然而美国的交易商还是从中看到了潜藏的警告;这有可能暗示中国将改变在美国公债市场大手笔买入的做法.

中国政府在美国公债市场的影响力委实太大,为应对这一问题,其一贯通过散布精心炮制的烟幕弹来掩盖真实行动,在华尔街的行动都透露着一种神秘莫测和严厉控制的气息.

但与中国合作较为密切的银行和投资者却从其固定收益市场策略中看到了更为深奥的东西,也许就是希望提高自身的透明度.

"就投资的规模和成长速度而言,他们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市场理应可以对他们的行动有所预见..."Prudential Fixed Income首席投资策略师Robert Tipp说.

中国持有9,002亿美元美国公债.

因此,Tipp认为,"他们没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他们是超级巨舰.很显然,市场中所有其他参与者都在看着他们.如果这艘巨舰有任何突然行动,市场就有可能剧烈动荡."

中国的外汇管理机构--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最近的几次行动向华尔街暗示,中国开始逐渐减少对神秘面纱的依赖,而更多依靠表述目的时的细微差别,来调整公众预期.

上周,外管局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布了一系列外汇管理政策热点问答,旨在向全世界作出保证,中国对美国公债依然有兴趣.

在被问及中国是否会将外汇储备作为"杀手 "或"原子武器"时,外管局回答,"实际上,外汇储备持有美国国债是一个市场的投资行为,增持或减持美国国债都是正常的投资操作."

除了公开表态之外,外管局在美国金融市场上的做法或许也在发生改变,尽管神秘依旧.

**华尔街上的隐形投资巨舰**

在负责美国公债承销的18家一级市场交易商眼中,中国外管局是超级贵宾客户,这样的大生意需要小心伺候.

路透访问过20多家华尔街大行金融公司,律师行和其他在美国公债市场上与中国进行直接交易的公司,他们都要求不要被点名道姓,因为害怕失掉来自中国政府的业务.

银行家们表示,中国政府聘请不同的机构帮自己购买美债,以此掩藏自己在市场上的行动.外管局是最大的一家,但并非唯一.

有时候,像国有银行这样规模比较小的实体出面要求进行研究或考虑某项具体的购买行动,而後实施购买的却是外管局这样的大机构.在一家一级市场交易商供职的一位银行家将这些测试购买与试验性计划挂起钩来,称这说明了中国购买美国公债的决策是如何的集中化.

买入美债的指令从北京下达.一级市场交易商的银行家们表示,他们在中国接触资金管理人的次数要多过接触在纽约的外管局人员.曾经造访过北京的交易商形容外管局的资金管理人彬彬有礼,十分专业,而且经常口风甚紧.

一家交易商指出,虽然华尔街的分析师和经济专家口若悬河地提出自己对金融市场形势和美国经济的看法,但外管局的官员却几乎从不透露自己的投资展望.

外管局在纽约的人员试图将自己与外界的联系降至最低.一位在外管局纽约办公室接听电话的外汇分析师较为友好,将好奇的路透记者的电话转给一位美国公债策略师.但情况很快急转直下,这位策略师在与房间内另一个人用汉语飞快地交流之後,就挂断了电话.

外管局保持神秘的动机部分在于有可能招来公众的不认同.两年前中国另一个政府投资部门--中国投资公司(CIC)出资30亿美元以每股31美元的价格购买美国黑石集团(百仕通)的股权,一年後该股股价一路跌至10美元以下,随後招致满天的批评.

"中投公司最初对黑石的30亿美元投资在中国受到猛烈炮轰,因为该公司自从挂牌後股价表现就令人失望."中国财经新闻媒体新华财经2008年10月报导称.

"中国人过去常常夸耀,'我们有2,000亿美元外汇.我们有5,000个亿,我们已经有1万个亿了.'现在他们不再炫耀了."美国传统基金会在华盛顿的一位中国市场分析师Derek Scissors说.

"如果出现严重亏损,那可要负政治责任.这就是他们买美国公债多于买高风险高收益投资工具的原因所在."

对公众批评的不安情绪也影响到了外管局的对外形象.曾在北京造访过外管局官员的一级市场交易商这样描述外管局办公地点:那是一栋与人行总部不在一起的建筑,外观很普通.

"中国显然没有浪费人民的钱,"一家交易商这样说.

**经验更加老到**

交易商表示,外管局不愿意在其美元资产组合中承担过多的风险,并坚持这样的基本准则:投资年限不超过七年的美国中短期公债.对于巴西等国央行趋之若鹜的利率衍生品等较为复杂的投资工具,外管局则避而远之.

"他们有自己必须遵守的明确指令,他们也从来不问现在这麽做是对还是错之类的问题."一家与中国投资组合经理人有过接触的初级市场交易商说.

但一些人认为,外管局的管理风格很快将会改变.

"有迹象表明他们变得更加老练."Scissors指出,外管局在网站上的声明似乎就部分体现了外管局与国际金融界加强沟通的趋势.

去年12月底,外管局从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挖走了衍生品交易部门主管朱长虹.朱长虹离开堪称固定收益投资界巨无霸的PIMCO,改任外管局在北京的首席投资官,暗示外管局考虑聘请更为老练的人加强投资操作.

一位交易员表示,朱长虹任职外管局,暗示该机构希望进行更为先进的资金管理.

虽然外管局在纽约的业务只是为北京进行重要策略决策提供支持,但其影响力却在与日俱增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任何透过首山创业网的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均系用户自行发布,首山创业网对其合法性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古典文学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收录查询                                                      网站管理 辽ICP备100063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