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首山医生 > 执业医师考试秘籍 > 详细内容
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布时间:2013/4/3  阅读次数:787  字体大小: 【】 【】【
4常见并发症:

A再出血:病情稳定后再次发生剧烈头痛、呕吐、痫性发作、昏迷甚至去脑强直发作,颈强直、Kernig征加重,CSF鲜红色,10-14d发生,死亡率增加一倍

B脑血管痉挛:血凝块环绕的血管痉挛,导致脑实质缺血——波动性轻偏瘫、失语;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

C急性或亚急性脑积水: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形成血凝块阻碍脑脊液循环通路所致。——轻:嗜睡、思维缓慢、短时记忆受损、上视受限、展神经麻痹、下肢腱反射亢进;重:颅内高压、脑疝。 亚急性——隐匿出现的痴呆、步态异常、尿失禁。

——诊断:

CT:高密度

腰穿:CT不能确定,用腰穿【会诱发脑疝】

DSA:诊断明确后用DSA检查,确定大小位置,与动脉关系,侧支循环,血管痉挛。【SAH后3天或3-4w后,避开痉挛和再出血高峰期】

突发性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检查无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同时CT证实脑痴和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征象或腰穿检查示压力增高和血性脑脊液→诊断

鉴别: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

发病年龄 粟粒样动脉瘤40-50岁动静脉畸形青少年多见,10-40岁发病 50-65岁多见

常见病因 粟粒样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

起病速度 急骤,数分钟症状达高峰 数十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

血压 正常或增高 通常显著增高

头痛 极常见,剧烈 常见,较剧烈

昏迷 常为一过性昏迷 重症患者持续昏迷

局灶体征 颈强、Kernig征等脑膜刺激征阳性,无局灶体征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局灶性体征

眼底 可见玻璃体膜下片状出血 眼底动脉硬化,可见视网膜出血

头部CT 脑室、脑池、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出血征 脑实质内高密度病变

脑脊液 均匀一致血性 洗肉水样

——治疗:

急性期目的:防治再出血,降低颅内压,防止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减少并发症,寻找出血原因、治疗原发病和预防复发。

*慎用阿司匹林等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非甾体类药物;吗啡、哌替啶等影响呼吸功能的药物。

预防血管痉挛的3H疗法:扩血容量、血液稀释和升高血压疗法预防血管痉挛,应在排除了脑梗死和颅内高压,并已夹闭动脉瘤后进行。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任何透过首山创业网的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均系用户自行发布,首山创业网对其合法性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古典文学

本站由中网提供网站空间与技术支持,马上申请与我一样的网站

 收录查询                                                      网站管理 辽ICP备100063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