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认为视频中歼20全动翼面的动作幅度太夸张了,如果飞行中这些翼面这样大幅度动起来,飞机很可能被撕成碎片。或者,我们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歼20的机身强度非常高,完全满足大过载的需要。看看歼20的全动鸭翼和垂尾的大角度转动,再想想高速飞行时翼面的受力,就可以想象歼20机身的坚固程度。
我还认为,歼20的飞控软件可能和火控软件是联动的。战斗机机动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满足机载武器的发射条件,以往,这种机动需要飞行员根据经验自己掌握,不一定每次动作都是正确的。象歼20这样的战斗机,可以做出复杂的动作,根据火控系统的要求由飞控软件选择机动动作,这样比人的选择将更加合理(起码对新飞行员如此)。
例如,在近距格斗中,只要歼20的飞行员用头盔瞄准具盯住敌机,推杆蹬舵发出转向敌机的指令,飞控软件将根据飞行员的意图和火控系统的参数,自动选择一套舵面组合方案,使得歼20 快速转向敌机并控制速度,满足发射格斗导弹的条件。
战斗机的设计理念和几载武器有很大关系。在航空机枪、航炮时代,速度是制胜的法宝,速度快的战斗机拥有进入或撤出战斗的主动权;在红外导弹投入使用的早期,进入敌机后半球依然是获得空战胜利的必要条件,因此,总结出了能量机动的理论;进入空空导弹的全向攻击时代,设计理念又变了,强调敏捷性(即瞬间加速度),以迅速满足发射导弹的条件。歼20在设计理念上应该是领先的。
歼20与F-22A的近距离格斗——双方以对等条件进入近距空战,先是对头互射一轮导弹,然后进入摆脱攻击动作,再次转向对方以获得下一次攻击机会。在这样的格斗中,行动诡异的歼20应该更占上风。尽管没有详细的数据,但是从直观上看歼20的舵面要比F-22A大一点,这样,两者在做相同的动作时歼20将更加敏捷。
例如,急转弯,急减速(这是一个传统空战迫使尾追敌机冲前或者是增加转弯能力的的动作)。在做这些动作时,歼20的全动双垂尾的效能要优于F-22A的垂直双尾舵,因此,只要飞行员、机体强度承受得住,歼20可以做出更猛烈的动作。
记得几天前网络上有图片,显示俄罗斯的T-50已经可以做比较剧烈的动作了,而歼20的研制进度似乎还没到那个程度。此时,流出歼20全动翼面大幅度动作的视频,也算是在地面上秀了一把机动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