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湿啰音的特点:湿啰音为呼吸音外的附加音,断续而短暂,一次常连续多个出现,于吸气相尤其吸气终末较为明显,有时也出现于呼气早期。部位较恒定,性质不易变,中、小水泡音可同时存在,咳嗽后可减轻或消失。
(2)湿啰音的分类:
1)按啰音的音响强度:可分为响亮性和非响亮性两种。①响亮性湿啰音声音较响,是由于病变周围具有良好的传导介质,如肺实变或因空洞共鸣作用的结果,见于肺炎、肺脓肿或空洞性肺结核。如空洞内壁光滑,响亮性湿啰音还可带有金属调;②非响亮性湿啰音声音较低,由于病变周围有较多的正常肺泡组织,声音传导减弱,听诊时感觉遥远。
2)按啰音性质分粗、中、细湿啰音和捻发音
①粗湿啰音(coarse rales):又称大水泡音。发生于气管、主支气管或空洞部位,多出现在吸气早期。见于支气管扩张、严重肺水肿及肺结核或肺脓肿空洞。昏迷或濒死的患者因无力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于气管处可听及粗湿啰音,有时不用听诊器也可听到,谓之痰呜。
②中湿啰音(medium rales):又称中水泡音。发生于中等大小的支气管,多出现于吸气的中期。见于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等。
③细湿啰音(fine rales)又称小水泡音。发生于小支气管,多在吸气后期出现。常见于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肺淤血和肺梗死等。
④捻发音(crepitus):是一种极细而均匀一致的湿啰音。多在吸气的终末期听到,颇似在耳边用手指捻搓一束头发时所发出的声音。此系细支气管和肺泡壁因分泌物存在而互相粘着陷闭,当吸气时被气流冲开,发出的高音调的细小爆裂音。常见于细支气管和肺泡炎症或充血,如肺淤血、肺炎早期和肺泡炎等。但正常老人或长期卧床的患者,于肺底亦可听到捻发音,在数次深呼吸或咳嗽后可消失,一般无临床意义。
3)根据湿啰音的部位:可分为局部性或两侧弥漫性。局限性固定不变的湿性啰音,提示局部有病灶,如肺部炎症、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脓疡或肺癌继发肺炎等。两侧肺底部湿啰音见于心功能不全导致的肺淤血。双肺广泛性湿啰音见于急性肺水肿、支气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肺尖湿啰音,多见于肺结核。心功能不全时湿啰音的分布部位往往与体位有关,平卧时两肺底为多,侧卧位时靠床朝下的一侧为多,随体位变动而异。
4)根据湿啰音出现的时间分为吸气早期和后期湿罗音。肺炎和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可闻及吸气后期湿啰音,慢性阻塞性肺病多为吸气早期湿啰音,而充血性心力衰竭吸气早期和后期湿啰音都可闻及。
2.干啰音(dry rales/rhonchi) 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产生的声音。呼吸道狭窄或不完全阻塞的病理基础有炎症引起的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管腔内肿瘤或异物阻塞以及管壁被管外肿大的淋巴结或纵隔肿瘤压迫等。
(1)干啰音的特点:干啰音为一种持续时间较长带乐性的呼吸附加音,音调较高,基音频率约300—500Hz.持续时间较长,吸气及呼气时均可听及,以呼气时为明显。干啰音的强度和性质易改变,部位易改变,在瞬间内数量可明显增减。发生于主支气管以上的干啰音,有时不用听诊器亦可听及。
(2)干啰音的分类
1)根据音调分类可分为高调干啰音和低调干啰音。
①高调干啰音(sibilant rhonchi):音调高,其基音频率可达500Hz以上,如同飞箭、鸟鸣或哨笛之声。用力呼气时其音质常呈上升性,多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或细支气管。
②低调干啰音(sonorous rhonchi):又称鼾音。音调低,其基音频率约为l00~200Hz,如熟睡中鼾声,多发生于气管或主支气管。
2)根据部位可分为弥漫性干啰音和局限性干啰音。
①弥漫性干啰音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和心源性哮喘等。
②局限性干啰音可见于支气管内膜结核、肺癌和支气管异物等。